国产天天看天天片_亚洲欧美一级特黄大片录像_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精品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粉红视频!

您的位置:首頁 > 國際 >

周末人物丨李振華:“燃燈”七十載 照亮求學夢

2023-09-08 14:50:40 來源:海報新聞

“這七十年,我喝的是沂源的水,吃的是沂源的糧,是沂源人民養(yǎng)育了我,我要永遠扎根這片熱土,把剩下的時間奉獻給這里的人民”—

李振華:“燃燈”七十載 照亮求學夢

一根教桿、三尺講臺,一站就是44年,退休后依然活躍在教育工作的舞臺上,當年17歲的“江南小生”如今已為耄耋老人。


【資料圖】

全國教育系統(tǒng)勞動模范李振華,在淄博市沂源縣的大山里執(zhí)著堅守70年,培養(yǎng)1萬多名學生成才,累計捐出150余萬元資助2400多個孩子,影響和改變了一個地區(qū)的教育面貌。

教師節(jié)前夕,記者面對面聽李振華娓娓講述他別樣的沂蒙情。

我要一輩子留在沂蒙山

“響應(yīng)黨和國家的號召,到農(nóng)村去,到偏遠山區(qū)去,到最艱苦的地方去,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!”1953年的南京師范學院,廣播中傳來激情慷慨的動員宣講。李振華回憶自己的校園時光,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,到處都是花花綠綠的標語和舞動的紅旗。

1937年11月出生于南京,李振華未滿月就遭遇了南京淪陷,少年時經(jīng)歷了解放戰(zhàn)爭,他從小便滿懷報國之志?!耙试纯h地處沂蒙革命老區(qū),抗日戰(zhàn)爭和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全縣有2.3萬人參軍參戰(zhàn),上學時聽老師給我們講沂蒙六姐妹、紅嫂的故事,沂蒙精神深深感召著我。”1953年,還不滿17歲的李振華報名下鄉(xiāng)支教,終于來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沂蒙山區(qū)。

正月里,李振華拎著包袱下了綠皮火車,這個江南小生第一次見識了什么是冰天雪地。踩在腳下的積雪發(fā)出咯吱咯吱聲,他熱血沸騰,激動又期待。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教人員在沂水師范學校接受培訓,當工作人員問李振華準備到什么地方支教時,他指著地圖上山頭密布的沂源縣說:“我要到這最偏遠、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去鍛煉自己?!彼闳贿x擇了沂蒙革命老區(qū)最為偏僻閉塞的窮山溝之一——東里鎮(zhèn)韓旺村。

真正進了村,李振華發(fā)現(xiàn)這里比想象中還要窮,全村找不出一間紅瓦房,連一平方米的水泥地都沒有。破廟改造成的教室窗戶上沒有玻璃,門也掉了一半。村支書告訴他,學校老師換了許多茬,外地老師不愿來,最長的待半年,最短的只有一周,還有的直接不辭而別,學生已經(jīng)半年沒上課了。

當夜,李振華就睡在校舍里,屋外不時傳來狼叫聲,破損的窗戶上一雙綠幽幽的狼眼死死地盯著李振華,他嚇得大氣也不敢喘,就這樣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。“不是沒有心理準備,實在沒想到這么艱苦。”李振華坦言,自己那時是有過動搖的,每當?shù)搅送砩暇透C在被子里抹淚想家。

細心的沂源鄉(xiāng)親也察覺到李振華的不適應(yīng)??粗钫袢A從南方穿來的薄棉襖,耿玉蘭大娘和兒媳決定給他做一身棉衣。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,棉花稀罕,布匹更是少見。婆媳倆翻出家里積攢的紡線和全村籌集到的二斤棉花,一晚上就做出了一身厚實的棉襖棉褲,還有山里常穿的“鉤子鞋”和葦花編成的“茅窩子”。穿上這身衣靴,李振華從身上暖到了心里。

李振華來沂源后過的第一個節(jié)日是清明節(jié),因為他的到來,這年韓旺村的清明節(jié)格外“隆重”。那時,支教老師都是到村民家中吃“派飯”,節(jié)日當天,村民們圍繞李振華去誰家吃水餃起了“爭執(zhí)”。最后,村支書拍板:先近后遠,一家吃3個,吃到哪兒算哪兒。

轉(zhuǎn)了八九戶人家,李振華實在撐得吃不下了。回到學校,走進教室的一刻他驚呆了:講臺上擺滿了餃子。他數(shù)了數(shù),一共十八碗。后來聽說,有些人家只包一碗餃子,除了留出兩三個祭奠先人,全都端給了李振華。

“沂蒙人民的淳樸善良感動了我,我要一輩子留在沂蒙山,讓孩子們用知識改變命運,改變家鄉(xiāng)貧窮落后的面貌。”李振華在日記中寫道,并身體力行做到了,“這七十年,我喝的是沂源的水,吃的是沂源的糧,是沂源人民養(yǎng)育了我,我要永遠扎根這片熱土,把剩下的時間奉獻給這里的人民。”

一名黨員就應(yīng)該是一面旗幟

“一名黨員就應(yīng)該是一面旗幟,一面旗幟就要映紅一片藍天?!痹趯懥?份入黨申請書后,李振華于1959年光榮入黨,當時他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這句話。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要務(wù),李振華的這片藍天就是三尺講臺。

最初,韓旺村小學條件簡陋,就連孩子們寫字用的石板都是李振華去山上拾來的。為了改進教學手段,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,他節(jié)衣縮食,絞盡腦汁,親手制作了28種教具。用黃泥捏成算盤珠,用木棒穿成串,曬干后,裝進木框,制成大算盤,為學生講珠算。為上好地理課,借回老家南京探親之機,專門從商店買來籃球,取出球膽打滿氣,把舊報紙割成條,在球膽外面每天糊上五六層,晾干后再往上糊,連續(xù)糊了六七天,最后糊上一層白紙,用各種顏色的筆在上面畫上經(jīng)線、緯線,標上七大洲、四大洋。用木棍做轉(zhuǎn)軸,和泥巴當?shù)鬃>瓦@樣,經(jīng)過十幾道工序,一個“地球儀”制成了。

連村子都沒出過的學生們大開眼界,通過這個“地球儀”,他們知道了世界有多大,海洋有多深;懂得了山外有山,天外有天。

有了這些“土教具”,李振華教書如魚得水,課上得更生動了,學生們也聽得更入迷了。1955年,他教的8名應(yīng)屆小學畢業(yè)生全部升入了中學,升學率100%,而當時沂源縣其他小學的平均升學率僅為10%,這一教學成績轟動了全縣。

1981年,沂源縣政府在城鄉(xiāng)接合部開辦了一所新中學——沂源縣城關(guān)二中,并研究決定讓擔任過韓旺村小學校長、張家坡鎮(zhèn)中學教導主任,擁有28年鄉(xiāng)村學校工作經(jīng)驗的李振華擔任校長,帶領(lǐng)更多孩子走上成才之路。

按照優(yōu)先錄取的原則,當時縣城區(qū)域的小學畢業(yè)生已被沂源一中、二中、城關(guān)一中等學校篩選了好幾遍,分到城關(guān)二中的生源質(zhì)量可想而知。當年招收的108名學生,語文、數(shù)學、常識平均分只有28.5分,數(shù)學考零分的約占總?cè)藬?shù)的四分之一,還有的學生因打架斗毆被派出所列為幫教對象。

李振華一次次召開教職工大會,研究討論治校方略,提出了“讓愛改變一切”的口號?!皼]有愛就沒有教育,愛學生是教育、引導學生的起點和基礎(chǔ)。”李振華的治學理念是:轉(zhuǎn)化一名后進生,與向高一級學校輸送一名優(yōu)秀生同等重要,實現(xiàn)這樣的轉(zhuǎn)化,要靠每一個老師的責任感和博大無私的愛。

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,三年后,當年的108名學生合格畢業(yè)率達100%,有88人升入高一級學校。畢業(yè)后,有8人被評為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,6人在部隊立功受獎。

1986年,沂源縣城關(guān)二中更名為沂源縣實驗中學,同年,該校被評為山東省第一批省級文明單位,這也是沂源縣第一個省級文明單位。直到現(xiàn)在,這里仍是沂源縣最好的中學之一。

把錢用來資助貧困學生,

圓他們的上學夢更有意義

“有的家庭只有一條棉褲,誰出門誰穿。溫飽都成問題,更別提讓孩子堅持學業(yè)?!崩钫袢A說起自己剛來沂源去學生家中家訪時看到的情形,“真見不得孩子受苦,我成宿睡不著覺?!?/p>

“第一個月工資21元,10元寄給父母,6元用于日常開銷,5元資助學生?!崩钫袢A工作后,第一個月就拿出工資的近四分之一用于資助貧困生,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退休。

“我和我父親都受過李老師的資助?!崩钫袢A的助理張文強說,他父親患有肺癌,當時尋醫(yī)治病,李老師出錢出力;他家的房子塌了,李老師出錢幫著蓋好;就連自己結(jié)婚時的禮金,也是李老師想盡辦法湊齊的。在張文強眼里,這份師恩已近乎父子情。

其實早在臨近退休的幾年,李振華就一直在思索一件事:當時社會上開始出現(xiàn)各種各樣的基金,能不能成立一個幫助困難家庭學生的基金?

1997年,李振華從沂源縣實驗中學校長的工作崗位上退休了。平時節(jié)儉得近乎吝嗇的他,破天荒喊上老伴兒和孩子去了一個小飯館?!拔蚁氚?5000元存款,加上5000元國務(wù)院政府特殊津貼,成立一個教育基金,幫助需要的孩子們。”話一出,原本聚餐的歡樂氛圍頓時冷下來。這些錢幾乎是家里的全部積蓄,彼時,李振華的兩個兒子因為企業(yè)改制都下崗了,日子過得緊巴巴的。

最終,在家人的理解支持下,李振華把這些錢全部捐給他工作過的三所學校,與沂源縣政府一起成立了“振華獎學扶困基金會”,專門用于資助貧困生和獎勵品學兼優(yōu)的學生。

雖然有了基金會,但三所學校以外仍然有大量貧困生覆蓋不到。時年已65歲的李振華萌生出“打工”的念頭。恰逢博山區(qū)一所學校想聘請李振華做初中部校長,李振華在那里一干就是8年,他把任教所得的50萬元悉數(shù)捐出,資助了23名困難學生。為籌措資金,李振華還趁著夜深人靜時翻垃圾箱,8年間光廢品就賣了16000元。

雖然享受國務(wù)院政府特殊津貼,李振華的生活卻很清貧。一件灰藍襯衣穿了十幾年,領(lǐng)口都已洗得露出了白線。布鞋穿兩三年斷了底,就找修鞋匠補塊胎繼續(xù)穿。一輛自行車騎了50多年,幾十年前花30元買的手表依然戴在手上。他一輩子不抽煙不喝酒,茶葉也舍不得買,平時只提個塑料杯裝白開水。

“錢是黨和人民給我的,夠花就行,把錢用來資助貧困學生,圓他們的上學夢更有意義?!崩先苏Z氣雖輕,話語卻很有分量,“我生活很清貧,但是我內(nèi)心很富有,我盡了一個人民教師應(yīng)盡的責任,堅守了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的信仰?!?/p>

現(xiàn)在他每月只留下500元退休金當生活費,其余的全部用來幫助貧困學生。70年來,李振華個人累計捐款達152萬元,資助貧困學生2400余名。

受到感召的人紛紛加入進來,“振華獎學扶困基金會”成立以來,社會各界捐款者達8000余人次,籌集善款460余萬元,先后資助貧困學生近8000名,獎勵優(yōu)秀學生和教師4000余人次。

2018年7月,李振華倡導發(fā)起大型公益活動“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”,聯(lián)系省內(nèi)外260多名愛心企業(yè)家與260名貧困學生結(jié)對幫扶。為改變鄉(xiāng)村學校辦學條件,近幾年他又聯(lián)系多個社會公益組織捐款捐物,共爭取社會資金960余萬元。

長大后要成為你

記者了解到,在沂源從教期間,李振華教了一萬多名學生,其中一半以上成為人民教師。

“走上教師崗位之后,學生們在教書育人各個方面都很努力,他們在教學之余做好學生思想工作,有的甚至去資助學生。我曾經(jīng)教過和資助過的孩子們已經(jīng)陸續(xù)開始回報社會了,這讓我感到很欣慰。”說起自己的學生們,老人臉上笑開了花。

2022年中國青年五四獎?wù)芦@得者任紀蘭正是李振華資助過的學生之一?!?1歲那年,我考上了曲阜師范大學。但因?qū)W費沒著落,看不到任何求學的希望。當時,一位穿著舊布鞋、灰藍襯衣的爺爺,把學費送到了我手中,我永遠都記得那雙大手的溫暖?!比渭o蘭后來才知道,這位爺爺就是李振華。終于如愿走進大學校門,也是從那時起,她暗下決心:將來要成為和李振華爺爺一樣的人。

大學畢業(yè)后,成績優(yōu)異的任紀蘭放棄了留在大城市和城區(qū)學校任教的機會,毫不猶豫地報考了當初李振華支教的東里鎮(zhèn),成為福祿坪小學的一名教師。這所小學距縣城50多公里,是全縣位置最偏遠的小學之一。新教師招聘那天,任紀蘭歡欣雀躍地從考場跑出來,想盡快去跟李振華分享實現(xiàn)夢想的好消息,一抬眼便看到李振華竟然就坐在不遠處的馬扎上,搖著蒲扇等著她。那一刻,任紀蘭熱淚盈眶:“爺爺,我考上了!我終于成了和您一樣的人民教師!”

“現(xiàn)在小學建起了新教學樓,還有塑膠操場,條件已經(jīng)比當年李老師支教時好了太多?!比渭o蘭總是以李振華的事跡激勵自己,“李老師放棄大城市的待遇留在了大山,成就了那么多的孩子,相信我也一定可以的?!?/p>

沿著李振華的足跡,任紀蘭從走上教師崗位的第一年起,就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一部分,資助兩個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,她說:“我也絕不能讓我的學生因為貧困而輟學?!?/p>

除了任紀蘭,還有很多李振華的學生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“長大后要成為你”的諾言。曾在沂源縣實驗中學就讀的王書奇,如今已成為沂源縣第五實驗小學校長?!白约寒斄诵iL,深感肩上責任之重。我常思考該怎么當好一個校長,總能回想起自己上學時,李振華校長是怎么做的?!睂W校成立了26支青少年志愿服務(wù)隊,開展學雷鋒志愿活動,對接26個村,組織學生周末到敬老院、孤寡老人家中打掃衛(wèi)生,開展義務(wù)勞動,從小培養(yǎng)孩子們助人為樂、甘于奉獻的優(yōu)良品德。

退而不休 夕陽更紅

既知夕陽無限好,何必消沉等時光。已86歲高齡的李振華,一點兒也不清閑,他常笑言,退休后比上班時還忙。

不在教學一線,李振華依然把工作重點放在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上。采訪過程中,李振華反復提到“立德樹人”的重要性,在他看來,對學生品德的培養(yǎng)遠遠重于成績的提升。

退休后,李振華設(shè)立了“振華青少年思想疏導熱線”。平時找李振華咨詢學生心理和家庭教育問題的家長很多,有的家長覺得總麻煩李老師過意不去,會隨手帶點小禮品。為了回絕這樣的好意,李振華沒少費口舌。

多年來,李振華與省內(nèi)外290多名青少年經(jīng)常保持聯(lián)系。其中,一個天津的男孩讓他印象深刻。這孩子家境優(yōu)越,花錢大手大腳,成績下滑嚴重。父母頭痛不已又無計可施,于是通過熱線電話聯(lián)系上了李振華。因為情況復雜,父親帶著男孩來沂源找他面談。

李振華帶著男孩,給他講了自己身邊貧困家庭孩子奮發(fā)圖強的故事,也有歷史上的革命家雖出身富貴卻立志報效祖國的故事,最后到村里貧困戶家中,與困難家庭努力求學的學生交流,父子倆大受震撼。李振華與男孩約定,每周末都要保持一次通話?;氐教旖蚝?,男孩就像變了一個人,認真學習,勤儉節(jié)約?,F(xiàn)在,曾經(jīng)的問題少年考上了名牌大學,成了優(yōu)秀學生干部,還在學校里入了黨。

退休后,李振華擔任過全國近400所中小學和大中專院校的政治輔導員、名譽校長以及中小學的少先隊輔導員,在全國各地的學校、機關(guān)、企業(yè)開展傳統(tǒng)教育、理想教育和事跡報告會3400多場。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外地作報告宣講,足跡遍及大江南北,聽眾達數(shù)百萬人次,行程超過30萬公里。

李振華利用多種途徑和機會,呼吁全社會關(guān)心下一代,關(guān)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。他創(chuàng)建了“道德講堂”和“孝德講堂”,義務(wù)為學生開展紅色教育、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330多場。他還特別擔任了“淄博市郝守珍教育基金會”名譽理事長、沂源縣微公益協(xié)會終生榮譽會長、學雷鋒車隊名譽隊長等11項公益職務(wù)。

“我會繼續(xù)發(fā)揮好余熱,無愧于教師‘燃燈者’的身份?!崩钫袢A堅定地說。

關(guān)鍵詞:

[責任編輯:xwzkw]

相關(guān)閱讀